刘顗宫苑,退老于庐山石碑庵,顗,陕西人,本进士换武,家有声伎(补编) 其一

山西旧将本书生,归老岩间未厌兵。
卧闻布水中宵起,错认边风万马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退伍老兵的故事,用简单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军人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本能。

前两句介绍主人公背景:这个山西的老将军原本是个读书人,后来弃文从武。退休后住在山间,但军人的习性未改。"未厌兵"三字很妙,说明他血液里依然流淌着战场的记忆。

后两句用一个深夜的误会展现军人的条件反射:老人躺着听见雨水打在布篷上的声音,恍惚间以为是边塞战马奔腾的声响。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就像退伍消防员听到警铃会下意识起身一样,老兵把雨声听成战马声的瞬间,暴露了他几十年军旅生涯塑造的肌肉记忆。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生活化的小误会,写出了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特质。那夜半惊坐起的画面,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地展现了军人融入血液的职业敏感。直到生命尽头,他依然是那个枕戈待旦的战士。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