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读爰居阁咏乌山石壁岩诗,有塔僧不洗当时钵,诗梦偏循旧日廊之句,为之惘然,赋成此解
占诗人吟趣画楼东,梦与故山逢。
渐晨光透纸,钟声百八,飞落苍松。
浑觉高寒坐处,了不识尘踪。
一白江天外,峭立千峰。
准拟重招旧隐,任登临送目,闲拄孤筇。
甚臞禅去远,陵谷感偏同。
但涓涓岩泉嬲雪,向荒陂犹照夕阳红。
须料理,让谁为主,明月清风。
渐晨光透纸,钟声百八,飞落苍松。
浑觉高寒坐处,了不识尘踪。
一白江天外,峭立千峰。
准拟重招旧隐,任登临送目,闲拄孤筇。
甚臞禅去远,陵谷感偏同。
但涓涓岩泉嬲雪,向荒陂犹照夕阳红。
须料理,让谁为主,明月清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诗人在书斋读诗时,突然被诗句勾起对故乡山水的回忆,内心涌起复杂情绪的故事。
上半部分(上阕)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正在书斋里读诗,晨光透过窗纸照进来,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读着读着,他仿佛回到了故乡的高山,坐在云雾缭绕的山顶,眼前是白茫茫的江面和耸立的群峰。这里用"梦与故山逢"的比喻,生动表现了读书时突然走神、思绪飘回故乡的微妙感受。
下半部分(下阕)转入抒情。诗人想重新过隐居生活,拄着竹杖四处游览。但现实是:当年山里的老和尚早已离去,山川也改变了模样。只有山间的清泉还在石缝间流淌,夕阳依然映红荒凉的山坡。最后他感慨:不如把这片山水交给明月清风来主宰吧,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向往。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感。通过钟声、山泉、夕阳这些具体意象,把抽象的怀旧情绪变得可感可知。最后"明月清风"的结尾,既带着些许无奈,又透露出豁达,让整首词在伤感中保持着清雅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