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桂林赴永宁州有作

桂林西百里,山势塞天绿。
一径飞鸟外,盘蛇断复续。
我身托箯舆,愧彼行踯躅。
仰陟牵长縆,俯注挽群仆。
危跻顿层峭,旁涉眩屡曲。
崖颓石压顶,磴削苔滑足。
冥濛走腥云,惨澹入幽竹。
舞风高树飞,吊月怪禽哭。
都朗岭尤险,千仞擘坤轴。
灏气反在底,那能辨岩谷。
三台抱重巘,坚壁俨单复。
虎豹昔纵横,兵戈费驱逐。
我来属时和,山深暑不酷。
掇芳閟仙赏,抉胜豁尘瞩。
朝炊霞际餐,夜枕水声宿。
扶持忘疲劳,山川喜淳朴。
便作桃源看,端居岭清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桂林到永宁州途中的艰险山路和奇特风光,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开篇用"山势塞天绿"这样夸张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苍翠群山。接着用"飞鸟外"、"盘蛇断复续"这样生动的比喻,写出山路的高险曲折。作者坐在竹轿上赶路,看到轿夫艰难跋涉,感到十分愧疚,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

诗中用大量形象描写山路的危险:向上爬要拉着长绳,往下走要靠仆人搀扶;陡峭的悬崖上石头好像要压到头顶,长满青苔的石阶滑得站不住脚。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旅途的艰辛。

最精彩的是对山中景物的描写:昏暗的云像带着腥味,幽深的竹林显得阴森;狂风把高处的树叶卷起,奇怪的鸟叫声像在月下哭泣。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营造出神秘恐怖的氛围。

都朗岭的描写尤为震撼,说它像把大地劈开的千仞高墙,云雾反而在脚下飘荡,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谷。这种颠倒的视角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笔锋一转,写到如今天下太平,山中暑气不重,可以采摘野花、欣赏美景,晚上听着水声入睡。把艰险的旅途变成了世外桃源般的享受,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

全诗通过夸张的比喻、生动的细节和强烈的对比,既写出了自然的壮美可畏,又表现了人在自然中寻找乐趣的智慧,充满浪漫主义的冒险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