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窃观学士九丈题此君轩诗谨次元韵因以求教
竹君久要已忘年,临风相语叶响泉。
休学我图中似璧,莫师我直劲如弦。
劝人达节通天命,舒卷若绳明若镜。
尺无枉己空宿昼,圣岂有心犹击磬。
岁寒来伴老柴门,我岂好静为躁君。
惟有青青四时性,笑发千载空浮云。
平安为报春依旧,珍重道人怜特秀。
忍饥宁可食无肉,相对忘形笋黑瘦。
更有涪翁心似月,平生相照何劳说。
不为煎茶不作椽,清风万壑到处传。
休学我图中似璧,莫师我直劲如弦。
劝人达节通天命,舒卷若绳明若镜。
尺无枉己空宿昼,圣岂有心犹击磬。
岁寒来伴老柴门,我岂好静为躁君。
惟有青青四时性,笑发千载空浮云。
平安为报春依旧,珍重道人怜特秀。
忍饥宁可食无肉,相对忘形笋黑瘦。
更有涪翁心似月,平生相照何劳说。
不为煎茶不作椽,清风万壑到处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竹子的品格和作者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传递出淡泊名利、坚守本真的哲理。
诗中把竹子比作"竹君",说它和自己做朋友多年("久要忘年"),风吹竹叶的声音就像在对话。作者用幽默的口吻说:你们别学我画竹画得像玉璧一样圆润,也别学我像弓弦一样耿直——这其实是反话,暗指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性。
中间部分揭示处世哲学:做人要顺应自然("通天命"),像绳子能屈能伸,像镜子明辨是非。用"圣人心如击磬"的典故,说明真正的智慧是自然而然的。写到寒冬里老竹相伴柴门,强调自己爱竹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欣赏它四季常青的本性,看透千年浮云般的虚名。
最后用生活化的比喻:宁可饿肚子不吃肉也要与瘦竹相对,显示超脱物质的精神追求。提到"涪翁"(黄庭坚)心如明月,表达君子之交的默契。结尾说竹子不做茶具也不当房梁,却在山谷中传播清风,暗喻不慕荣利却能留芳百世。
全诗妙在把说理藏在生动的竹形象中,用轻松的语气讲严肃的人生观,教导人们要像竹子般保持本色、淡泊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