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写给朋友蔡肇的,目的是请他帮忙向著名画家李公麟求一幅观音画像。全诗用轻松幽默的口气,既夸赞了画家,又表达了求画的诚意。
前四句用历史典故打比方:
1. "桓灵宝"是东晋权臣桓玄的小名,他特别喜欢收藏书画,这里暗指蔡肇像桓玄一样热心帮人求画。
2. "顾长康"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这里比喻李公麟画技高超就像顾恺之再世。
3. 后两句说李公麟这样的大画家不轻易给人作画,但遇到值得的人就会画出神奇作品。
中间两句转折:
诗人说再好的聚会总要散场(暗示自己不能亲自去求画),但能通过朋友帮忙分到一幅画,就是最大的安慰。这里用日常聚散的道理,把求画这件事说得特别自然。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
想要一幅"清新"风格的观音和德云两位菩萨画像,这样晚上烧香拜佛时就能欣赏了。"清新"既指画风,也暗含对画家独特风格的赞赏。
全诗妙在:
1. 用历史名人作比,既抬高了对方又不显得刻意奉承
2. 把求画这事说得像朋友间帮忙带东西一样随意
3. 结尾的"夜烧香"把宗教虔诚和艺术欣赏完美结合
4. 语言通俗但用典自然,展现了宋代文人"以俗为雅"的典型写法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