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五月歌(袁宏道评曰:风趣天然) 其二

竹黄如槁少鲜妍,一丛五卑百个钱。
卖与人家那不贵,汤浇火炙过冬天。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生活小场景,读起来像邻居唠家常一样亲切。

前两句说竹子变黄干枯了,品相不好看,一捆五根才卖一百文钱(相当于现在便宜处理品)。这里用"黄如槁"形容竹子像枯木,和"鲜妍"形成强烈对比,让人立刻想象出菜市场角落甩卖蔫巴蔬菜的画面。

后两句更有意思:卖这么便宜不是因为竹子本身不值钱,而是买主买回去要"汤浇火炙"——当柴火烧。冬天烧火取暖时,这些不起眼的枯竹就会在灶膛里噼啪作响,化成暖意。诗人用"过冬天"三个字收尾,突然让平凡的买卖有了温度,仿佛看见寒夜里一家人围着火炉说笑的温馨场景。

全诗妙在把最普通的市井交易写出了烟火气:枯竹虽贱,却能温暖人间。就像现在超市打折的瑕疵品,虽然卖相不好,但买回家照样能做出热乎饭菜。这种对平凡物件的温柔注视,正是诗歌打动人的地方。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