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

玉簪抽影暗差差,半占荒阶无尽期。
小妇将花曾抱粉,饥人望叶拟挑鸱。
红芙晕脸双俱映,绿髻搔头一不施。
定作蛴螬根叶想,化为蝴蝶等儿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玉簪花在荒芜台阶旁顽强生长的画面,通过不同视角展现它的美与生命力。

前两句写玉簪花在阴暗处抽枝展叶,默默占据着无人问津的台阶。这里"暗差差"形容光线暗淡,"半占荒阶"暗示它不争不抢的生存状态。

中间四句用三个生动比喻:
1. 把含苞待放的花蕾比作"抱粉"的少妇,突出其娇羞之态
2. 将舒展的叶片比作饥民眼中可食的野菜("挑鸱"指挖野菜),表现其旺盛生命力
3. 用"红芙晕脸"形容花朵娇艳,与女子发髻不戴首饰("绿髻搔头")形成对比,突出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展开奇妙想象:
- 根茎可能被地下的蛴螬(金龟子幼虫)当作食物
- 花朵或许会化作蝴蝶与孩童嬉戏
这种联想将平凡植物与生命循环、童真乐趣联系起来,赋予玉簪花灵动的生命力。

全诗通过细腻观察和丰富想象,把普通植物写得充满人情味。诗人用少妇、饥民、孩童等不同视角,既写出玉簪花的实用价值,又展现其观赏价值,最终升华为充满童趣的诗意存在。这种将日常景物写出多层次意蕴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