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掷笔峰渡将军河抵黄龙寺观明慈圣太后所赐紫衣经幢及元人十八罗汉画像

危峰拔奇峭,插汉秋峥嵘。
下走数千尺,此身疑被坑。
溪流宽且长,潭影黝而清。
飞泉溅我领,过山犹水声。
渐入渐无蹊,苍松与云平。
万枝皆直上,曲木何由萌。
入林见精蓝,御扁题有明。
敕建自神母,豁达开朱甍。
一道护藏碑,蛟龙拱函经。
架裟垂频婆,锦绣扬幡旌。
新如手未触,机上初织成。
元人留画图,用意填丹青。
年深彩色退,神气逾发生。
劫火焚天池,霞封亦颓倾。
黄龙独无恙,故物犹充盈。
得非深山中,呵禁趋百灵。
勿轻现光怪,恐使神鬼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从险峻山峰到深山古寺的旅程,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的描写。

开篇用"危峰拔奇峭"形容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给人一种惊险感。下山时"下走数千尺"的夸张描写,让人感受到山势的险峻。溪流、潭水、飞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水声,看到清澈的水影。

进入深山后,诗人用"渐入渐无蹊"表现道路逐渐消失,高大的松树与云平齐,展现出一幅原始森林的景象。"万枝皆直上"的描写突出了树木挺拔向上的生命力。

来到黄龙寺后,诗人细致描写了寺院的建筑和文物:明朝皇太后赐予的紫衣经幢、元代留下的十八罗汉画像。这些文物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新如手未触"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文物的珍贵。

最后诗人感叹,虽然其他地方都经历了战火破坏,但这座深山古寺却保存完好,暗示这里受到神灵的庇护。"勿轻现光怪"的结尾,带着一丝神秘色彩,提醒人们要敬畏自然和神灵。

全诗通过一次登山访寺的经历,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珍贵的历史文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诗中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深山古寺的神秘魅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