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宿南宫言怀

始寓南台直,偏惊素签霜。
悲秋真骑省,出沐愧山郎。
自许鸥机息,谁矜鹤胫长。
尘缁洛客袂,枌老汉人乡,
篝烛沈幽幔,繙经袭隐囊。
杯醪冰馀渌,砚滴泻寒光。
岁晚凋兰佩,风乾裂芰裳。
星乌绕枝倦,瑶草蔽庭荒。
道为虚心胜,情缘感物伤。
劳歌少悽恻,夷路即腾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南宫(可能是官署或书院)借宿时的孤独与感慨,通过四季变迁和日常细节,展现内心的落寞与坚守。

开篇写初到南宫值班时,看到秋霜染白竹席的惊讶,暗示季节更替带来的凄凉。"悲秋"两句借用典故(骑省指官职,山郎指隐士),表达自己既为公务所累,又因无法像隐士那样超脱而感到惭愧。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写生活状态:自比闲适的海鸥,却有人炫耀鹤的长腿(暗指争名夺利);沾染洛阳尘土(官场浮沉),又怀念家乡的枌榆树(质朴生活)。接着用一系列意象——熄灭的烛火、读经的隐囊、冰凉的残酒、寒光闪烁的砚台——刻画清冷孤寂的夜晚。

后半段以"岁晚"点明时间,凋谢的兰佩、干裂的荷衣象征品格虽高却难敌现实摧残。"星乌绕枝""瑶草蔽庭"用倦鸟和荒芜庭院,暗喻抱负难展的疲惫。

结尾突然转折:内心因虚静而强大,但外物变迁仍会触动感伤。最终以"劳歌少悽恻,夷路即腾骧"作结,表面说旅途少悲歌、平坦路可驰骋,实则暗示放下愁绪后,平凡之路也能成为奋进的起点。

全诗妙在用日常物象承载复杂心绪,如"杯醪冰馀渌"既写实景,又隐喻热情冷却;"枌老汉人乡"的乡土记忆与"尘缁洛客袂"的官场现实形成张力。最终在荒凉中透出韧性,体现宋代士大夫在困顿中寻求精神超脱的特质。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