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宜人杨氏挽词二首 其一
零落藁砧非,犹残泪满衣。
三刀⑴悲尚在(宋刻本、明钞本作独往),双剑喜(宋刻本作叹)同归。
地占眠牛卜,门迎吊(宋刻本作客)鹤飞。
哀哉埋玉树,千古闷泉扉(自注:禹功单骑赴吉州,病没。)。
三刀⑴悲尚在(宋刻本、明钞本作独往),双剑喜(宋刻本作叹)同归。
地占眠牛卜,门迎吊(宋刻本作客)鹤飞。
哀哉埋玉树,千古闷泉扉(自注:禹功单骑赴吉州,病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一位名叫杨氏的妇女("宜人"是对官员妻子的尊称)。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深切的悲痛之情。
首联"零落藁砧非,犹残泪满衣"用"藁砧"(古代处决犯人时垫在下面的砧板)比喻丈夫去世,说丈夫已经不在了,但妻子衣服上还残留着泪水。这个画面既点明了逝者的身份,又表现了生者的哀伤。
颔联"三刀悲尚在,双剑叹同归"用了两个典故:"三刀"暗指丈夫生前可能担任过武职,"双剑"则借用干将莫邪宝剑的传说,暗示夫妻最终在地下团聚。这里既有对丈夫生前事迹的追忆,又有对夫妻情深的感叹。
颈联"地占眠牛卜,门迎吊鹤飞"描绘了两个场景:选择风水宝地安葬("眠牛"指好风水),和吊唁的宾客如鹤群飞来。既写了葬礼的筹备,又写了人们对逝者的悼念。
尾联"哀哉埋玉树,千古闷泉扉"直接抒发悲痛,把逝者比作珍贵的玉树,说她的离世让黄泉之门都为之关闭,强调这是千古憾事。最后作者自注说明逝者的丈夫是在赴任途中病逝的,更添悲剧色彩。
全诗通过"泪衣"、"双剑"、"吊鹤"、"玉树"等意象,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诗中既有对逝者的赞美,也有对生者的同情,情感真挚而克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悼亡诗的特点。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