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早行

草衣路室夜偏长,起问征途趁早凉。
藜杖对星占曙色,芒鞋踏月涴秋光。
栎阴羃砌疑浇墨,桂露滴人如馈浆。
山鬼似嫌天欲晓,故嘘岚气扼朝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赶路的场景,充满了山林间的神秘氛围和细腻的自然观察。

前两句写旅人穿着草编衣服,在简陋的路边小屋过夜,感觉秋夜特别漫长。天没亮就起身赶路,趁着早晨的凉爽出发。这里"夜偏长"既写实又带着情绪,暗示旅途的辛苦。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生动的部分:老人拄着藜木拐杖,借着星光判断天色将明;穿着草鞋踩在月光里,鞋面沾满秋露。栎树阴影浓得像泼墨一样覆盖石阶,桂花上的露水滴在人身上,清凉如饮甘泉。这里用"浇墨"形容树影的浓重,"馈浆"比喻露水的清甜,都是非常新鲜的比喻。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戏剧性转折:山鬼似乎讨厌天亮,故意吐出雾气阻挡朝阳。把晨雾想象成山鬼的呼吸,给整个画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旅途的不易。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夜宿小屋、晨星赶路,到露重树影、山雾弥漫,每个画面都充满秋日特色。诗人把普通的赶路经历写得像探险一样,用拟人手法让山林有了生命,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秋晨的清冷与山野的灵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