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蜀守贾昌朝水部赴阙

召节下英藩,归辕望帝阍。
中和刺史政,教友相君门。
去听涂歌美,留瞻壁像尊。
欲知春色好,元是百城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贾昌朝奉召离开蜀地、返回京城的情景,展现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联"召节下英藩,归辕望帝阍"用简单的话说:朝廷的诏书传到优秀的官员那里,他准备启程回京。这里"英藩"指优秀的官员,"帝阍"指皇宫大门,暗示官员要回京复命。

颔联"中和刺史政,教友相君门"是说这位官员在任期间推行温和的施政方针,待人友善。用现代话说就是:他当官时政策不偏激,待人亲切。

颈联"去听涂歌美,留瞻壁像尊"最动人。百姓们唱着歌谣欢送他,还把他的画像挂在墙上纪念。这说明他深得民心,就像现在老百姓会给好领导送锦旗一样。

尾联"欲知春色好,元是百城恩"用春天比喻善政带来的美好生活。意思是:想知道为什么这里春光明媚?原来是这位官员的仁政惠及了各地。

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画面:奉诏回京、百姓欢送、画像纪念、春色美好,展现了一位好官员的形象。没有直接夸赞,而是用百姓的反应和自然景象来侧面烘托,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位官员的贤明。这种含蓄的赞美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