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归
往昔佩觿日,童蒙幸相求。
中间万里别,倏忽二十秋。
人事固契阔,岁华易如流。
闻君尚黄绶,失意成白头。
奄速不可期,升沉亦难谋。
宁知及门晚,忽辱从政优。
感旧劳心肠,相从(四库本作逢)恨淹留。
寄声不尽意,何以纾离忧。
中间万里别,倏忽二十秋。
人事固契阔,岁华易如流。
闻君尚黄绶,失意成白头。
奄速不可期,升沉亦难谋。
宁知及门晚,忽辱从政优。
感旧劳心肠,相从(四库本作逢)恨淹留。
寄声不尽意,何以纾离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怀归》讲的是诗人对老友的思念和人生感慨,语言朴实但情感深厚。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童年回忆
开头"往昔佩觿日"(小时候佩戴解绳结的饰品)用童年小物件勾起回忆,说两人小时候是同学("童蒙幸相求"),像现代人说"记得我们小学一起玩弹珠的日子",充满温馨。
2. 久别重逢的震撼
中间突然跳到"中间万里别,倏忽二十秋",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聚会时感叹:"上次见面还是毕业典礼,一晃都二十年了!"用"万里"写距离,"倏忽"写时间飞逝,很有冲击力。
3. 中年感慨
"闻君尚黄绶(当小官),失意成白头"这两句特别扎心,像在同学会上发现当年学霸现在只是个基层公务员,头发都白了。诗人没说教,但让人自然想到现实的残酷。
4. 复杂友情
最后六句写得含蓄又真实:明明想多聚聚("感旧劳心肠"),却不得不分别("恨淹留");想说的话很多("寄声不尽意"),但最终只能简单祝福。就像现代人送别老友时发微信:"太多话想说,先这样吧,保重。"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佩觿""黄绶"等具体物件代替抽象说教,让情感更真实
- 时间跳跃的写法(从童年直接跳到中年)带来强烈对比
- 不刻意煽情,但"失意成白头""恨淹留"等细节特别打动人
- 最后"微信式结尾"让古诗有了现代共鸣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岁月改变我们"的诗,每个经历过同学聚会、老友重逢的人都能懂。诗人把中年人才懂的复杂情绪,藏在看似平淡的叙述里,需要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