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素斋
天人交敷,牺画马图。
文明九丘,科斗六经。
于昭日星,漆书汗青。
姬公宣尼,斯文缉熙。
为世范仪,百家之多。
继圣惟轲,如江如河。
竹兮素兮,文所寓兮。
开牖户兮,尔于其中。
朴斫磨砻,德业攸崇。
苟习其辞,舍己弗治。
虽多奚为,余言若兹。
亶弗尔欺,亦以自规。
文明九丘,科斗六经。
于昭日星,漆书汗青。
姬公宣尼,斯文缉熙。
为世范仪,百家之多。
继圣惟轲,如江如河。
竹兮素兮,文所寓兮。
开牖户兮,尔于其中。
朴斫磨砻,德业攸崇。
苟习其辞,舍己弗治。
虽多奚为,余言若兹。
亶弗尔欺,亦以自规。
现代解析
这首《竹素斋》是一首赞美文化传承和道德修养的诗,用简单易懂的现代语言来分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理解:
1. 开篇讲文明的起源 诗开头提到“天人交敷,牺画马图”,说的是古代圣人(如伏羲)观察自然,创造文字(如八卦)和图画,开启了人类文明。接着提到“九丘”“六经”,指的是古代经典文献,像《尚书》《诗经》这些书,用“科斗文”(一种古老文字)写成,像星星一样照亮世界。
2. 文化的传承者 诗中提到周公(姬公)和孔子(宣尼),说他们让文化发扬光大(“斯文缉熙”),成为后世的榜样。后来孟子(轲)继承孔子思想,像江河一样流传不息。这里强调圣贤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 竹简和素帛的意义 “竹兮素兮”指的是古代的书写材料——竹简和白色丝帛。诗人说文字寄托在这些载体上,就像打开一扇窗户,让人能学习古人的智慧。通过读书(“朴斫磨砻”),可以打磨自己的品德和事业。
4. 读书的真正目的 最后几句是重点:如果只死记硬背(“习其辞”),却不修养自身(“舍己弗治”),读再多书也没用。诗人说这些话既是提醒别人,也是告诫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炫耀知识,而是为了提升德行。
核心思想: 这首诗告诉我们,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读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要把书中的道理用到生活中,成为更好的人。就像竹简和丝帛承载文字一样,人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让文化精神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