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公寻做作

公寻做作,认取乌兔。上下要冲和,更左右、交加龙虎。搬传大药,须是入红炉,成锻炼,变银霜,一朵金花聚。清香远远,透过昆仑去。袅袅上青霄,结雯光、辉辉堪睹。玉堂里面,参从大罗仙。自怡喜,得长春,正处逍遥路。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道家修炼成仙的奇幻过程,用生动的画面感将抽象的修行体验具象化,读来像一场绚丽的仙侠电影。

上阕用"乌兔"(日月)、"龙虎"等象征符号,展现修炼者调和阴阳的能量操控。就像打铁需要火炉,修行者将自身比作炼丹炉,把精气神当作药材反复锤炼,最终炼出"银霜金花"——这其实是内丹术中对修炼成果的诗意比喻。

下阕则展开成仙后的奇幻景象:香气穿透昆仑山直冲云霄,空中凝结出彩云般的光辉("雯光")。"玉堂"、"大罗仙"这些仙境意象,配合"袅袅上青霄"的轻盈动态,让读者仿佛看到修行者羽化登仙的过程。最后"逍遥路"三字,点出超脱尘世的自由境界。

全词最妙处在于把枯燥的修炼术语转化为"银霜金花"、"结雯光"等可视化的诗意形象,就像用"体内小宇宙"来解释气功修炼,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道家修行那种既神秘又美妙的精神体验。末尾的"自怡喜"三个字,更是道出了修行者达成境界后发自内心的喜悦。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