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茅山美景,用日常可见的事物比喻神奇的画面,读起来既亲切又充满想象力。
前两句用"剪"和"蒸"两个动词把自然景观写活了:白云像被剪成碎雪洒在祭坛上,初升的太阳把山洞里的雾气蒸腾得像绽放的玉花。这种写法把静止的风景变成了动态的电影镜头,让读者仿佛看到云雾流动、阳光蒸腾的生动场景。
后两句用对比手法展现全景:山南山北的风景已经够美了,但最特别的还是那些炊烟——它们像朵朵祥云,暗示着这里住着仙人。诗人故意不说破"仙家"是否存在,而是用炊烟引发联想,让平凡的烟火气也蒙上神秘色彩。
全诗妙在把道教圣地的仙气与人间烟火完美融合,用"雪""玉""仙"等字眼营造仙境感,又用"炊烟"拉回现实,让人感觉仙境可能就在身边。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正是古代山水诗最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