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骑马入空台

君入空台去,朝往暮还来。
我入泉台去,泉门无复开。
鳏夫任系职,稚女未胜哀。
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生死两隔的残酷现实,语言直白却充满感染力。

前四句形成强烈对比:你(君)去的是空荡荡的高台,早晚都能回来;而我去的是黄泉下的泉台,墓门一关就永远无法打开。"空台"可能是虚指某个地方,也可能是实指荒凉的建筑,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泉台"的绝望——那是死亡的象征,一旦进入就再无归途。

后四句转向现实场景:丈夫(鳏夫)还要强撑着工作,小女儿承受不住丧亲之痛。最令人心碎的是末两句:在通往咸阳(唐代都城,这里代指墓地)的冷清道路上,只有料理完丧事的家人孤独归来的身影。"覆墓"这个动作暗示葬礼刚结束,更添悲凉。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一样讲述生死之别。通过"你能回来而我不能"的简单对比,通过丈夫强忍悲痛工作、女儿痛哭、家人送葬后独归这些生活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死亡带给一个普通家庭的打击。这种白描手法反而比夸张的哭喊更有力量,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