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四日自寿 其一

九月明朝望,思亲到鹡鸰。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
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自寿诗,也就是为自己庆祝生日的诗。作者用平易晓畅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时光和生活的深沉感慨。

“九月明朝望,思亲到鹡鸰。”九月是生日的月份,作者提到“思亲”,可能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加思念亲人,其中“鹡鸰”是一种象征兄弟和睦的鸟类,可能暗示作者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或兄弟。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这两句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他并没有因为生日而过度狂欢,也没有期待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突然醒悟。他接受并尊重生命的自然过程,保持清醒和理智。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这里涉及到中国的传统干支纪年法。“甲”和“丁”是其中的年份代表,作者说自己虽然年龄增长(有新的生命阶段),但并不以此为荣,反而感到羞涩。尽管他没有太多的财富,但他依然欣然接受这个状态,乐于生活。

“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这里的数字可能是指作者已经度过的日日夜夜,也可能暗指年龄或生命的时长。“款曲”是诚恳、真挚的意思,作者表示他将用真诚的态度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不论这些日子被称作“残零”(即剩余、尾声)。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他尊重并接受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不论是生日、年龄增长还是生活的起伏,他都以坦然和真诚的态度面对。他没有过分强调生日的庆祝或者生命的结束,而是强调了生活的真实和人生的过程。这种对生活的深沉感慨和坦然接受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独特的魅力。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