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六

青云纷四极,不翳明月光。高台一以眺,远思从苍茫。

鸿鹄在中泽,岂为谋稻梁。神哉蛟龙志,尺渎宁终藏。

丈夫志四海,廖廓相翱翔。朝游过昆仑,夕游略扶桑。

无学儿女仁,白首恋故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大丈夫的远大志向和开阔胸怀,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好男儿志在四方”。

前四句用自然景物打比方:乌云遮不住月光,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就会像天地一样开阔。这是在说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要宽广,别被眼前小事困住。

中间六句用两种动物作对比:天鹅生活在湖泽里,难道只是为了找口饭吃?蛟龙虽然暂时困在小水沟,但终究会飞向大海。这是在比喻有抱负的人不该只追求温饱,要像神龙一样等待时机施展才华。

后六句直接点明主题:男子汉应该像大鹏鸟一样四海为家,早上还在昆仑山,傍晚就能到东海看日出。别学那些没出息的人,一辈子只会恋家。这里用神话里的昆仑山和扶桑树(传说太阳升起的地方)形容志向远大。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雄鹰、蛟龙这些充满力量的意象,配合“四海”“昆仑”这些宏大的空间概念,把“人要有大志向”这个道理说得特别有画面感。就像在说:年轻人别窝在小地方,世界大得很,出去闯闯才不枉此生。这种豪迈的气概,就算今天读来也让人热血沸腾。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