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谖堂为德清屠生诚作

谖草树北堂,雨露日蕃滋。慈母欣有托,抚玩心独怡。

门庭日无事,鹤发明春晖。之子念母慈,致养及良时。

朝朝具甘旨,炫耀五采衣。再拜献春酒,泛此黄金卮。

祝母多寿考,千岁忘忧思。岁岁对谖草,愿母长不衰。

母寿不易得,子心将何为。谨言与慎行,战兢当自持。

显扬报母德,不使声名隳。归哉尚努力,惜此光阴驰。

引领日相望,重来应可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屠诚的孝子为母亲祝寿的故事,核心主题是"孝心与报恩"。全诗用浅白的意象传递温暖的母子亲情,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忘忧草的象征(前八句)
诗人用"谖草"(忘忧草)比喻孝子的心意。说这种草种在北堂(母亲住处),受雨露滋养越长越茂盛,就像母亲得到儿子的照顾后,每天摸着草叶开心微笑。这里用"鹤发明春晖"的细节特别动人——母亲的白发在春日阳光下闪闪发亮,画面温馨。

2. 祝寿的仪式感(中间八句)
描写具体的祝寿场景:儿子每天准备美味食物(甘旨),给母亲穿上鲜艳衣裳(五采衣),跪着敬酒(黄金卮)。最感人的是"愿母长不衰"这句直白的愿望,就像我们现在过生日时说"祝妈妈永远年轻"。

3. 报恩的承诺(最后八句)
这部分是儿子的内心独白。他说"母寿不易得",意识到母亲长寿是福气,自己要用行动回报——保持言行谨慎(谨言慎行),努力建功立业(显扬母德),珍惜时间拼搏(惜此光阴)。最后两句像自我鼓励:我会常回来看您,您要等着我啊!

全诗亮点在于将抽象孝道转化为具体生活场景:种花草、陪吃饭、敬酒、说家常话,这些现代人依然在做的孝亲行为。最后儿子"要好好工作光宗耀祖"的心理,也呼应了当代年轻人"让父母以我为荣"的普遍心态。诗中"愿母长不衰"的朴素愿望,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