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废弃的古驿站,通过几个简单却富有画面感的细节,传递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寂寥感。
前两句用"旧时邻居各奔东西"和"野草藤蔓压弯树枝"的对比,展现曾经热闹的驿站如今人迹罕至、草木疯长的景象。就像我们回到儿时住过的老小区,发现熟悉的面孔都不见了,院子里杂草丛生,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后两句更妙:空荡荡的路上立着指示牌,却看不到行人;只有山岗上传来秋雨中鹧鸪的啼叫。这里用"无客影"和"鹧鸪啼"形成强烈反差——本该人来人往的驿站,现在唯一的"访客"竟是山鸟。秋雨和鹧鸪声在中国古诗里常代表愁绪,就像我们听到雨打梧桐或杜鹃啼叫时,会莫名感到忧伤。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好伤心",但通过野藤、空路牌、雨中山鸟这些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繁华落尽的苍凉。就像用褪色的老照片讲故事,比直接说"这里曾经很热闹"更有感染力。这种"用景物说心情"的手法,正是中国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