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在云南立下战功的将军(杨宣慰),同时展现了他文武双全的形象。
前两句用比喻手法,说将军拿武器像拿笔一样潇洒,拿笔又像拿刀一样有力,强调他既是战场猛将又是文采斐然的才子。"帅阃文场有此豪"直接夸赞:军营和文坛都少见这样的豪杰。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衬托他的功绩:像汉代平定西域的班超一样在边疆建功,又像文人王褒那样向朝廷献上赞颂文章。"风云庆会"指他遇到好时机得到重用,"竹帛光荣"说史书会记载他的战功。
最后两句写实:将军的功绩会被刻在铜柱上永久流传,根本不需要像屈原写《离骚》那样用诗文抒发怀才不遇——因为他的才能已经得到充分认可。这里用"不须辛苦"的反衬手法,反而更突出了将军的卓越成就。
全诗最大特点是"文武双全"的将军形象塑造,通过战场笔杆的灵活比喻、历史人物的巧妙对照、以及结尾的反向衬托,让一个立体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语言虽然用典但通俗易懂,充满对英雄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