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夜卧患足冷以锡为壶贮热汤二三升许纳被窝中资其馀温可以达旦俗名汤婆子宋王晦叔有咏脚婆诗黄山谷诗中所云暖足瓶即此也冬来用之甚适戏赠以诗
贫家奉身薄,外物罕所需。
独宿踰十年,布衾温有馀。
匡床劣容足,伸缩颇自如。
冬来忽畏寒,始叹气血枯。
虽无重膇疾,未免愁挛拘。
何法能疗之,范锡成圜模。
形如大口盎,又若平底盂。
口大有受理,底平无覆虞。
沸汤贮三升,脱袜加双趺。
居然似踵息,阳气回徐徐。
岂徒活筋骸,渐尔柔肌肤。
宵卧可达晓,晨眠容及晡。
我欲老是乡,是乡胜华胥。
既非燕玉比(杜诗暖老须燕玉),且与渥朴殊(东坡诗晴窗暖足来渥朴)。
醉醒惟独觉,冷暖宁关渠。
婆兮古所名,聊作尔汝呼。
无情亦无想(义出楞严经),老妇得老夫。
独宿踰十年,布衾温有馀。
匡床劣容足,伸缩颇自如。
冬来忽畏寒,始叹气血枯。
虽无重膇疾,未免愁挛拘。
何法能疗之,范锡成圜模。
形如大口盎,又若平底盂。
口大有受理,底平无覆虞。
沸汤贮三升,脱袜加双趺。
居然似踵息,阳气回徐徐。
岂徒活筋骸,渐尔柔肌肤。
宵卧可达晓,晨眠容及晡。
我欲老是乡,是乡胜华胥。
既非燕玉比(杜诗暖老须燕玉),且与渥朴殊(东坡诗晴窗暖足来渥朴)。
醉醒惟独觉,冷暖宁关渠。
婆兮古所名,聊作尔汝呼。
无情亦无想(义出楞严经),老妇得老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穷老头冬天脚冷睡不着,发明"汤婆子"暖脚的有趣故事。全诗用大白话写成,就像老爷爷在唠家常,特别接地气。
开头说老头家穷,生活简单,一条破被子睡了十年还挺暖和。但人老了气血不足,冬天脚冷得像抽筋,于是用锡做了个暖水壶——圆口平底像大碗,灌上热水塞被窝。这里把"汤婆子"的形状、用法写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看手工教程。
中间最有趣的是写暖脚体验:热水壶贴着脚底板,暖流从脚底慢慢爬上来,不仅暖了筋骨,连皮肤都变嫩了。老头舒服得直说"我想在这被窝里过一辈子",比神仙日子还美。这里用"踵息"(脚底呼吸)形容暖流上涌的感觉,特别生动。
结尾调皮地给暖水壶起外号叫"婆",说它像老伴一样贴心,但又比真人省心——不会闹情绪。最后两句最妙,借用佛经"无情无想"的说法,把暖水壶比作不会唠叨的老伴,透着单身老汉的幽默感。
全诗把普通生活写得妙趣横生:穷老汉的智慧(自制暖脚神器)、苦中作乐的豁达(把暖水壶当老伴)、对衰老的坦然(承认气血衰退但不卖惨),都透着鲜活的生活气息。最难得的是,连《楞严经》这样的佛典都被他拿来开玩笑,可见老头活得通透。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