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缝补衣服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禅理。
前两句"随身不挂寸丝,传法才留一缕"说:真正悟道的人就像不穿衣服一样自在,不需要任何外在装饰(寸丝)。但为了传授佛法,才勉强留下一根线(比喻用简单的方式讲解深奥道理)。
后两句"本来无缝天衣,忍说西穿东补"说:真理就像一件天然完美的衣服(天衣),本来就没有缝线(比喻真理本身是完整无缺的)。可叹人们非要像补衣服一样,东拼西凑地解释真理(西穿东补)。
全诗的精髓在于:
1. 真理本身是完整圆满的,不需要人为修饰
2. 高深的道理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就像完美的衣服不需要缝补
3. 诗人用日常的补衣服做比喻,把玄妙的禅理说得生动易懂
这种写法既有趣味性,又引人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表达能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