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生活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学会放下执念,才能活得轻松。
前两句直指现代人的通病:我们总是一辈子忙忙碌碌,心里装满了各种欲望和烦恼,根本停不下来。诗人说,其实只要心里真正放下了,所有的烦恼自然就消失了。就像手机清空了后台程序,运行速度立刻变快一样。
后两句用两个巧妙的比喻: 1. "水上葫芦":葫芦本来浮在水面,硬要把它按进水里很费劲。这就像我们非要控制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别人的看法、过去的遗憾),只会让自己累。 2. "桥流水不流":站在桥上看着流水,其实是桥在移动(视角变化),水反而显得静止。诗人用这个违反常识的现象告诉我们:很多时候烦恼源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换种心态,世界就不同了。
全诗的精髓在于:真正的休息不是躺着不动,而是心里不较劲。就像葫芦顺着水流飘,桥看着水流动却不慌张,人若能这样顺应生活,就能在忙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这种智慧对今天被焦虑困扰的现代人特别有启发——我们缺的不是时间,而是"心里按下暂停键"的能力。
释如珙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隐,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