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洞
神龙一万尺,张口五丈廓。
巨鳌乘风来,翻身扑上腭。
鳌既不得飞,龙亦不敢阖。
千年死相持,观者犹悸愕。
燃犀探其喉,双柱悬空落。
叩之黄钟音,地籁发天乐。
披胸肠九回,一气浩漠漠。
恍惚杳冥中,万象森纷若。
金沙晃幽崖,玉泉响阴壑。
虎啸寒风腥,蛇涎冷气恶。
香象戏狻猊,枯立罢腾跃。
化人陪世尊,坚坐息语诺。
象罔珠安在,混沌窍谁凿。
不拔真潜龙,隐德久难确。
生人入死圹,葬腹那可度。
尾闾开晓光,一笑江天豁。
巨鳌乘风来,翻身扑上腭。
鳌既不得飞,龙亦不敢阖。
千年死相持,观者犹悸愕。
燃犀探其喉,双柱悬空落。
叩之黄钟音,地籁发天乐。
披胸肠九回,一气浩漠漠。
恍惚杳冥中,万象森纷若。
金沙晃幽崖,玉泉响阴壑。
虎啸寒风腥,蛇涎冷气恶。
香象戏狻猊,枯立罢腾跃。
化人陪世尊,坚坐息语诺。
象罔珠安在,混沌窍谁凿。
不拔真潜龙,隐德久难确。
生人入死圹,葬腹那可度。
尾闾开晓光,一笑江天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壮观的洞穴景象,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奇幻想象。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洞穴比作"神龙"和"巨鳌"的搏斗现场,它们僵持千年形成奇特景观,让观者震撼。
诗中用"燃犀""双柱"等意象展现洞内奇景:钟乳石像悬空的柱子,敲击发出音乐般的回响。洞穴深处有九曲回肠般的通道,雾气朦胧中能看到金沙闪烁、泉水叮咚的幽静美景,但也暗藏危险——寒风似虎啸,冷气如蛇涎。
后半段出现神话元素:香象、狻猊等神兽停止嬉戏,佛陀与弟子静坐修行。诗人思考这个混沌世界的奥秘——是谁开凿了这个洞穴?真龙为何隐藏?最后以豁然开朗的洞口作结,当晨光照进黑暗的洞穴,突然展现开阔江天,给人"柳暗花明"的惊喜。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描写,把普通溶洞变成了神话战场,既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暗含人生哲理:黑暗终会过去,坚持就能见到光明。诗中丰富的比喻和音效描写("玉泉响""黄钟音")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