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禅院的清冷画面,暗含对修行境界的思考。
前两句"雪鳌寒耸玉棱层,门钉桃符似不曾"用比喻手法写景:积雪覆盖的屋脊像白玉雕琢的鳌鱼(传说中海里的大龟),而禅院大门却反常地没贴驱邪的桃符。这里"似不曾"三字很妙,既写实景又暗示修行之地本就不需要世俗的辟邪之物。
后两句笔锋一转:"将谓已无闲鬼祟,客床犹有不眠僧"。表面说本以为这清净之地已无鬼怪作祟,谁知客房还有彻夜不眠的僧人。实际上是用"不眠僧"替代"闲鬼祟",形成巧妙对比——真正的"鬼祟"或许正是修行者心中未净的杂念。僧人彻夜难眠,暗示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未达圆满的困顿。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冬日实景隐喻修行境界:积雪的纯净对应理想中的禅境,而不眠的僧人则揭示现实修行的困扰。这种将自然景物与精神境界相融合的手法,让读者在感受冬景之余,也能体会到修行者内心的波澜。
释了惠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