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镇守边疆的将领形象,充满豪情壮志又不失文人雅趣。
前四句展现将军的威武:他独自执掌兵权镇守古老的交州(今越南北部),在万里边疆掌控战略要地。湘江的景色让他想起汉代文学家张衡(平子)的辞赋,山间光影映照着象征权力的越王楼——这些景物描写既烘托了将军的文人气质,又暗示他守卫的是文化悠久的土地。
后四句笔锋一转:虽然朝廷正在精心筹划军事(庙算),将军却仍有闲情逸致观赏海鸥。他的功勋早已载入史册,但诗人幽默地说:不知能否允许民间野史也来记录他的故事?这里通过"问海鸥"的闲适与"腾简册"的荣耀形成对比,展现了一位既能建功立业,又保持洒脱性情的立体形象。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铁血戎马与风雅情怀完美融合,塑造了一个既像周宣王时期方叔、召虎那样善战的将领(方虎),又如与海鸥为伴的隐士般超脱的复合形象,打破了人们对武将的刻板印象。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