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宫廷中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师生间的默契与皇家教育的庄重感。
前两句"破晓一起进左门,铜炉隔夜火还温"用生活化的画面开场:天刚亮,师生们一同进入宫门,发现昨夜炉中的炭火仍有余温。这里"火尚温"的细节既暗示宫廷生活的精致,也隐喻着学问传承的恒久温度。
后两句"教书先生真称职,指导皇家五代孙"直接点明主题。诗人称赞这位司业(古代教育官员)确实配得上"传经"重任,因为他正在教导皇室第五代子孙。通过"五代孙"这个具体称谓,既显示教学对象身份尊贵,又暗含文化传承的源远流长。
全诗妙在将严肃的皇家教育场景写得亲切自然。炉火余温与晨光相映,严谨的学术传承中透着人情味,既体现对教育者的敬意,又流露出对文化薪火相传的欣慰。这种把高大上场景平民化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再尊贵的教育,本质也是温暖的师生互动。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