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 其三

泛观今古不胜哀,又向江边步绿苔。
曾见楚兵回柏举,谁教越女上苏台。
君臣得失馀文史,罗绮繁华遍草莱。
最恨鸱夷五湖去,胥涛空涌浙江雷。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春日杂兴 其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今世事变迁的哀伤之情。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让其精髓和魅力更易于理解。

首句“泛观今古不胜哀”,作者在春日漫步时,看着眼前的世事变迁,不禁心生哀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物不息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次句“又向江边步绿苔”,描写了作者在江边的绿苔上步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绿苔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含了时间的累积和历史的沉积。

接下来“曾见楚兵回柏举,谁教越女上苏台”,这两句涉及到了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楚兵回柏举指的是楚国军队在柏举之战中最终获胜;越女上苏台说的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在吴王夫差的苏台上的故事。这两件事情被提及,是为了说明历史上的得失往往是由一些关键事件或人物所决定的。

“君臣得失馀文史,罗绮繁华遍草莱”,这一句中的“君臣得失”指过去统治者的兴衰成败,而“馀文史”则是说这些都记录在史书中。罗绮是指华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富贵繁华的生活。“遍草莱”则是用来形容这些繁华景象已经遍布了荒草之地,暗示了富贵繁华的易逝和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最恨鸱夷五湖去,胥涛空涌浙江雷”,用具体的场景和比喻来表达情感。鸱夷指的是范蠡,他帮助勾践复国后,带领越王灭吴后自行隐居,乘船归隐五湖;范蠡乘坐的船在江涛中飘荡,而江水的翻腾犹如雷鸣,这里暗含了对范蠡选择隐居的遗憾,以及对历史中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却最终归于平淡的人和事的感慨。

总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曾经辉煌一时的人和事的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