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联想,赞美了菊花高洁坚韧的品格,并巧妙地将菊花与屈原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前两句"百草诸香百露漙,一时非不哭湘沅"是说:各种花草虽然都有芬芳的香气和晶莹的露珠,但它们都经不起湘江、沅江一带的风霜,很快就凋零了。这里用"哭"字形象地表现了百草在恶劣环境中枯萎的景象。
后两句"千年独有黄花瘦,为伴行吟瘦屈原"是全诗的重点:千百年来,只有瘦削的菊花(黄花)能在寒秋中傲然开放。诗人将菊花与屈原联系起来,说菊花是为了陪伴在江边行吟的、同样清瘦的屈原而开放的。这里用两个"瘦"字,既形容了菊花和屈原的外形,更突出了他们高洁不屈的精神品格。
整首诗通过对比百草的脆弱与菊花的坚韧,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更巧妙的是,诗人将菊花与屈原并提,让读者联想到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情操,使菊花成为坚贞精神的象征。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简单的咏菊诗有了更深层的含义。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