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焦山放舟登岸仍次前韵
象山招人远目眈,破浪忽返江之南。
胜游难得雪盈尺,快友应记人同三(同游为刘司马台斗顾文学鹤庆)。
中流回首望绝壁,天然画本王荆惭。
八驺不换此寂寂,万瓦未醒居潭潭。
鲸波吞山石欲裂,虬枝战风声正酣。
漫空天花助禅悦,照座玉屑开清谈。
剡溪既到忍回棹,焦仙有约当同龛。
才名画饼岂足饱,世味嚼蜡无馀甘。
江流有时杂澄浊,泉性自合分廉贪。
鸿归寥廓弋空篡,树犹摇落人何堪。
急图清浮屏尘俗,归途梦绕临江庵。
胜游难得雪盈尺,快友应记人同三(同游为刘司马台斗顾文学鹤庆)。
中流回首望绝壁,天然画本王荆惭。
八驺不换此寂寂,万瓦未醒居潭潭。
鲸波吞山石欲裂,虬枝战风声正酣。
漫空天花助禅悦,照座玉屑开清谈。
剡溪既到忍回棹,焦仙有约当同龛。
才名画饼岂足饱,世味嚼蜡无馀甘。
江流有时杂澄浊,泉性自合分廉贪。
鸿归寥廓弋空篡,树犹摇落人何堪。
急图清浮屏尘俗,归途梦绕临江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从焦山乘船登岸的冬日游历,充满了自然壮景与人生感悟的交织。以下用通俗语言解析其魅力:
1. 开篇的动感画面 "象山招人远目眈"像电影开场——远处的象山吸引着目光,而"破浪忽返江之南"瞬间切换成乘浪疾驰的快镜头,让读者立刻感受到旅行的畅快。
2. 冬日限定美景 诗人强调"雪盈尺"的难得,就像今天说"赶上了十年一遇的雪景"。与两位好友同游(括号里说明),更显珍贵,如同现代人拍照打卡时的默契。
3. 江山如画的震撼 "中流回首望绝壁"是经典回头一瞥——船行江心时回望陡峭山壁,天然形成的壮美让诗人感叹连画家都自愧不如("王荆惭"用宋代画家喻指人工难敌天然)。
4. 动静对比的哲学 用"八驺不换"(豪华车马)对比山水的宁静,用城市"万瓦"(密集屋顶)对比深潭的幽静,就像现代人逃离都市喧嚣时的心境。
5. 自然界的狂暴美学 "鲸波吞山""虬枝战风"用夸张比喻写浪击山石、风摇枯枝,像IMAX电影般的视听冲击,却用"声正酣"赋予狂风以酣畅淋漓的生命感。
6. 禅意与友情的温暖 飘雪被比作"天花助禅悦",雪中清谈如同"玉屑照座",把寒冷天气转化为精神享受,就像冬日围炉夜话的温馨。
7. 深刻的人生类比 "才名画饼"说虚名不能充饥,"世味嚼蜡"喻世俗无趣,如同现代人吐槽"内卷无意义"。用江水澄浊、泉水清浊比喻人性本质,生动接地气。
8. 收尾的悠长余韵 最后以"鸿归""摇落"的萧瑟景象引出归途,但"梦绕临江庵"留下想象空间,就像旅行结束后不断翻看照片回味的感觉。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旅行写得惊心动魄:有乘风破浪的刺激,有雪中谈笑的温暖,更有对名利社会的厌倦和对自然本真的向往。古人用文字拍的这场"旅行vlog",至今能让都市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