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方游牧民族在秋天迁徙驻营的生动画面,同时暗含对和平时期忽视武备的忧虑。
前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展现场景:皇帝的车驾北上巡视时,游牧民族的骑兵队伍正驻扎在海边秋色中。草地上铺满寒霜,放牧的骆驼和马匹散开觅食;傍晚时分,牛羊从毛毡帐篷旁缓缓归圈。这些画面充满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霜寒的气息,听到牛羊的叫声。
后四句则通过细节传递更深层的情绪:游牧民用皮袋装酒痛饮至醉,用芦苇叶卷成哨子吹出忧伤曲调。这些看似欢乐的场景(醉酒、歌舞)背后,其实暗藏着战士们的乡愁。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太平日子过久了,人们穿着华贵貂裘歌舞享乐,却忘记了战备的重要性,这种反差令人深思。
全诗最妙的是用热闹的场景反衬隐忧,就像用欢快的音乐伴奏来唱一首忧伤的歌。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飘着酒香的帐篷、回荡的芦笛声中,自己体会"居安思危"的道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