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怀

西岭敛斜规,馀晖犹辨色。
暗牖此终日,俛起释书策。
巡檐风萧萧,坠叶动阶石。
群鸦得枝栖,复起噪林侧。
万物皆寓形,何者为主客。
追前信已愚,探后讵为适。
举首默无论,寒月偶清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前四句写黄昏景象:西边山岭渐渐吞没了斜阳,但天边还残留着些许光亮。诗人在昏暗的窗前坐了一整天,这时才放下书本站起身来。这里"斜规"指斜阳,"牖"就是窗户,"俛起"是低头起身的动作。

中间四句写户外景物:屋檐下风声萧萧,落叶飘落在台阶石上发出声响。乌鸦们找到树枝栖息,又在树林边聒噪起来。这些动态描写让安静的黄昏显得生动,乌鸦的"复起噪林侧"尤其传神,暗示着自然界永不停息的运动。

后六句转入哲理思考:诗人观察到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形式("寓形"),进而思考:在这世界上,到底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呢?追忆过去显得愚蠢,担忧未来也不明智。最后他抬头望天,在清冷的月光中陷入沉默。这里的"寒月偶清夕"特别有意境,月亮偶然出现在清冷的夜晚,暗示人生际遇的偶然性。

全诗妙在把日常的黄昏景象写得充满哲理。从看落日、听风声、观乌鸦这些平常事,自然过渡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是用沉默面对这些终极问题,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