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雨雪曲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若著关头过,长榆叶定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风雪中的艰苦场景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前四句写边塞恶劣环境:天山积雪深厚,夜晚雨雪交加。战马在湿冷中嘶鸣,烽火台的火光在风雪中显得微弱。这些画面生动表现了戍边将士面临的严酷自然条件。

中间两句用历史典故:提到苏武被匈奴扣押、范羌从疏勒归来的故事,暗示戍边将士就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经历着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最后两句意味深长:如果说要经过边关,那长榆树的叶子肯定稀疏。这里用树叶凋零暗喻将士们青春流逝、年华老去,在边关的岁月让他们身心俱疲。

全诗通过风雪边关的实景描写和历史典故的运用,既展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又含蓄表达了将士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湿马"、"烽火"等意象组合,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戍边将士的牺牲与奉献。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