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二首 其二

追凉能到竹溪无,隔水斜阳未肯晡。
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倩月梳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的闷热天气,以及人们寻找凉爽的闲适场景。

前两句写的是:想找个凉快地方,能不能去那片竹林边的小溪呢?隔着溪水看夕阳,太阳还挂在天上不肯下山("未肯晡"指太阳不肯到傍晚时分)。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夕阳写得像个赖着不走的孩子,既表现出夏日的漫长,又带着几分俏皮。

后两句说的是:剩下的暑气连芭蕉扇都扇不走("不蒙"就是"不被"的意思),只好看着天上细细的云彩,权当是月亮在梳头("倩"是请的意思,"梳梳"是梳头的动作)。这里把云月相映的景象想象成月亮在梳理细云,既写出了夜空的柔美,又透露出一种百无聊赖的闲适感。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纳凉场景写得生动有趣,通过"不肯下山"的太阳、"梳头"的月亮这些拟人化的想象,让炎热的天气都显得可爱起来。诗人没有直接抱怨炎热,而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暑热中的闲适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