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生长在浑浊水中的荷花,赞美它高洁的品性。前两句"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用对比手法,突出荷花虽身处污浊环境,却保持纯净本性的特点。"抱性"二字拟人化地表现了荷花坚守自我的品格。
后两句"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将场景切换到夜晚:月光洒在红色栏杆上,荷花静静散发着幽香。这里用问句"为谁发"引发读者思考,既可能是无人欣赏的孤独,也可能是超脱世俗的自在。全诗通过"浊水"与"洁"、"朱槛"与"月明"的鲜明对比,以荷花喻人,歌颂了不同流合污、坚守本真的高尚情操。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