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题

锦翼文翎处处逢,彩云随月任西东。
琼浆醉骨三千岁,玉颗联情一万重。
狂蝶不曾离宝苑,好花都愿嫁东风。
醉斜小杜吴王国,错认扬州十里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充满醉意的春日景象,核心是赞美自然之美与人间欢愉的交融。

前两句用"锦鸡羽毛"和"彩云追月"的比喻,展现随处可见的绚丽春色——鸟儿羽毛如彩缎般闪亮,云霞随着月亮自由流动。这里用动态的自然景物传递出春天无拘无束的生机。

中间四句转入更浓烈的抒情:用"琼浆玉露"形容美酒让人沉醉千年,"玉颗"(可能指石榴籽)象征情谊绵长;"狂蝶恋花苑"与"鲜花嫁东风"形成对仗,通过拟人手法表现蝴蝶痴迷花丛、鲜花主动迎风的生动画面,暗喻人对美好事物的狂热追求。

最后两句借用晚唐诗人杜牧的典故(杜牧曾醉扬州),将眼前春景与扬州十里繁华相映照。诗人醉眼朦胧中,仿佛把当下美景错认成杜牧笔下著名的扬州花海,既写出醉态可掬的情趣,又巧妙提升意境——此刻的春光竟可比肩历史名城的风流盛景。

全诗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鲜艳的羽毛、流动的云霞、醉人的美酒、缠绵的情谊、狂舞的蝴蝶、怒放的鲜花,最后在微醺的视野里化作一片灿烂的红霞。诗人通过密集的华丽意象和巧妙用典,让读者感受到春天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陶醉。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