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乐山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三国时期的刘备为切入点,用通俗的语言道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凉和局限。

前两句"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是说:刘备曾经是胸怀天下、志在统一的英雄("四海一"指统一天下的抱负),但到了富乐山这里(可能暗指他入蜀后的停滞),已经能看出他"失脚"——也就是走错了路、陷入困境的悲哀。这里用"失脚"这个生活化的比喻,让读者立刻联想到英雄摔跤的狼狈画面。

后两句"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看"更犀利:刘备嘴上说着要建立安乐国度("乐国想"),但实际上他的格局只够当个"偏方"之主(指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诗人用"翻为"这个转折,点破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人止可"这种口语化表达,就像现代人说"这人也就这点能耐",带着惋惜又略带讽刺的意味。

全诗的精妙在于:用"失脚""偏方"这些接地气的词汇,把历史人物拉下神坛。它不是在讲三国故事,而是借古喻今——任何人再伟大的理想,都可能因为格局不足或判断失误而沦为平庸。这种对英雄局限性的清醒认知,正是这首诗跨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雍有容

雍有容(一一二六~?),字德裕,盘石(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二十三(《绍兴十八年题名录》)。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于知汉州任因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一)。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