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鸟图(五月二十四日出狱为居停主人题)

漫道昆明有劫灰,蒲陶苜蓿至今栽。
不知此日乘槎客,谁见条支大鸟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出狱后为感谢收留他的主人而作,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

前两句"漫道昆明有劫灰,蒲陶苜蓿至今栽":表面上说昆明池虽然经历过战火(劫灰),但如今依然种着葡萄苜蓿。这里用历史典故暗指虽然经历了磨难(暗指出狱),但生活仍在继续。葡萄苜蓿是汉代从西域引进的,暗示外来事物也能在中国扎根。

后两句"不知此日乘槎客,谁见条支大鸟来":借用张骞乘槎(木筏)出使西域的典故,条支大鸟指西域传说中的大鸟(可能是鸵鸟)。这里在说:如今还有谁能像张骞那样,带回异域的奇珍呢?暗含对当时社会闭塞、缺乏开拓精神的感叹。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历史典故委婉表达个人遭遇,既含蓄又深刻
2. 通过"劫灰"与"至今栽"的对比,展现生命力的顽强
3. 最后两句的疑问,流露出对时代局限的无奈
4. 表面咏史,实则抒怀,把个人经历升华为时代思考

诗人通过短短四句,既表达了对主人的感谢,又抒发了出狱后的复杂心境,更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传统诗歌"言近旨远"的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