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麓书院偕长白仲子同赋 其二

乱后山川竟若何,此间遗构幸嵯峨。
千秋正席朱元晦,一片残碑李泰和。
衡岳烟霞逢霁少,湘江风物过秋多。
夕阳好处偏怀古,不独登临兴未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岳麓书院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欣赏。

首联"乱后山川竟若何,此间遗构幸嵯峨"写战乱后的山河依旧,而岳麓书院这座历史建筑依然巍峨耸立。这里透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暗含对书院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的欣慰。

颔联"千秋正席朱元晦,一片残碑李泰和"提到两位历史名人:朱熹(字元晦)曾在书院讲学,李邕(字泰和)的书法碑刻虽已残破但仍存。通过这两个历史意象,展现了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

颈联"衡岳烟霞逢霁少,湘江风物过秋多"转向自然景色描写:衡山的烟霞难得遇上晴天,湘江的风景在秋天格外动人。这两句既写实景,又暗含人生感悟——美好的事物往往难得一见,而时光却如秋日般匆匆流逝。

尾联"夕阳好处偏怀古,不独登临兴未磨"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最美的夕阳时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登高游览,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将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书院这个文化地标,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在时光流逝中对永恒价值的追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