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钱清江即事
夜行钱清江,月光明如昼。
顾望钱清堰,一钱谁消受!
廉吏说刘公,汉时贤太守。
一江留清名,遂觉钱塘陋。
我携杖头钱,清风亦两袖。
兼有月当头,不用一钱酎。
较公为不廉,千山万壑收。
中原山遍看,更愿浙东觏。
泛舟向会稽,江山若故旧。
顾望钱清堰,一钱谁消受!
廉吏说刘公,汉时贤太守。
一江留清名,遂觉钱塘陋。
我携杖头钱,清风亦两袖。
兼有月当头,不用一钱酎。
较公为不廉,千山万壑收。
中原山遍看,更愿浙东觏。
泛舟向会稽,江山若故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夜晚乘船经过钱清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对清廉品格的赞美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开头四句写实景:夜晚行船,月光亮得像白天一样。回头望见钱清堰(当地的水利工程),想到“一钱”这个地名,不禁感慨——谁能真正配得上“清廉”二字呢?
接着用历史故事作对比:汉代贤太守刘宠(传说他离任时只收百姓一文钱作纪念,因此这条江得名“钱清”),他的清廉让整条江都沾了光,相比之下连著名的钱塘江都显得逊色了。
然后作者写自己:兜里只带着买酒的小钱,两袖清风,头顶还有明月相伴——连买酒钱都不用花了。这里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说:比起刘太守,我好像更“不廉洁”,因为我免费收获了整片山水风光。
最后抒发游兴:看遍中原群山后,更想看看浙东山水。乘船去会稽(绍兴古称),感觉这里的江山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全诗妙在:
1. 把地名“钱清”和历史典故自然结合,用“一文钱”贯穿全篇
2. 用月光、清风、山水等意象营造清澈意境
3. 通过自嘲(说自己“不廉”)反而突出了对清廉的推崇
4. 结尾的山水之乐显得洒脱自然,呼应开篇的月夜行舟
本质上是通过一次夜游,歌颂了清廉美德,也表达了纵情山水的旷达情怀。语言明白如话,但把历史典故、眼前风景和个人感悟融合得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