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谒陶桓公祠
我航东汇泽,来拜陶公祠。
英灵邈千古,犹系吾人思。
公才不世出,幼学多师资。
时衰领重镇,光辉动旌旗。
大哉砥柱力,江汉如潢池。
公生清谈后,惟勤禹为师。
运甓投博具,举措非徒为。
道积业可大,所志在济时。
挥霍掣雷电,呼吸飞云霓。
公在国与立,桓文下风斯。
进退自明正,陋者徒生疑。
孙曾志公志,痛恨晋祚移。
一辞谢世事,采菊忘东篱。
公心愈表表,后哲谅有知。
鄱湖水浩渺,公神亦随之。
醴牲岁复岁,乾坤以为期。
英灵邈千古,犹系吾人思。
公才不世出,幼学多师资。
时衰领重镇,光辉动旌旗。
大哉砥柱力,江汉如潢池。
公生清谈后,惟勤禹为师。
运甓投博具,举措非徒为。
道积业可大,所志在济时。
挥霍掣雷电,呼吸飞云霓。
公在国与立,桓文下风斯。
进退自明正,陋者徒生疑。
孙曾志公志,痛恨晋祚移。
一辞谢世事,采菊忘东篱。
公心愈表表,后哲谅有知。
鄱湖水浩渺,公神亦随之。
醴牲岁复岁,乾坤以为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拜访陶桓公祠堂时写下的感怀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开头写自己乘船来到祠堂祭拜,说明陶桓公虽然已逝千年,但他的精神依然感动着后人。这里用"英灵邈千古"这样通俗的比喻,说明伟人的精神可以穿越时空。
2. 中间大段详细描写陶桓公的生平事迹:
- 说他从小勤奋好学,在乱世中担当重任
- 用"砥柱"比喻他在动荡时局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 强调他务实勤勉的作风,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风气
- 通过"运甓投博"(搬砖习武)等具体事例展现他的实干精神
- 称赞他的治国才能堪比古代贤君
3. 结尾部分写陶桓公的后人继承他的志向,虽然晋朝灭亡令人痛心,但他的精神永存。最后用鄱阳湖的浩渺来比喻陶桓公精神的永恒,说后人会永远纪念他。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运甓投博"等生动事例,让历史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 通过"砥柱"等通俗比喻,让抽象的品质变得具体可感
- 用"鄱湖水浩渺"这样贴近当地环境的意象作结,让感情自然升华
-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诗人通过拜访祠堂的经历,不仅表达了对古人的追思,更传递了务实勤勉、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