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客居他乡的人在夜晚独自徘徊、借酒消愁的场景。
第一句"绕廊不厌百回行"用夸张的手法,写主人公在长廊里来回踱步上百次也不觉得厌烦,暗示他心事重重、难以入眠。这种反复徘徊的动作,生动展现了内心的烦闷与孤独。
第二句"客巳离轩酒尚倾"写其他客人都已离开,只有他还在不停地倒酒独饮。"酒尚倾"三个字既表现了饮酒的动作,又透露出借酒浇愁的无奈。
后两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氛围:"银烛一条花两树"勾勒出静谧的夜景,一支蜡烛、两树花影,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最后"伴人清梦到三更"点明时间,这些景物陪伴着主人公直到深夜,暗示他始终未能真正入睡。
全诗通过动作描写、环境烘托,含蓄地表达了游子羁旅的孤寂之情。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绕廊""独饮""不眠"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挥之不去的愁绪。诗中"百回""一条""两树"等数量词的运用,既具体又富有诗意,增强了画面感。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