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以斋副宪 其三

文学端推达者先,服官本不愧前贤。
已将廉让兴千古,更借风棱障百川。
六察班尊三独坐,四知名彻九重天。
兰台况是藏书地,暇日还堪问简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杨以斋的官员的赞美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首高级版的"夸夸文"。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夸人品:开头就说杨以斋是个文化修养很高的明白人("文学端推达者先"),当官也完全配得上古代贤臣的标准。特别表扬他廉洁谦让的作风("廉让兴千古"),像树立了千年的好榜样。

2. 夸能力:用"风棱障百川"这个比喻,说他像坚固的堤坝一样能挡住各种歪风邪气,形容他办事雷厉风行、原则性强。后两句提到他在监察部门的重要职位("六察""三独坐"),说明皇帝("九重天")都知道他的好名声。

3. 夸文化:最后两句很有意思,说杨以斋工作的御史台("兰台")本来就是藏书多的地方,闲暇时还能找他讨论典籍。这既显示他爱读书,也暗示和他聊天是件雅事。

4. 写作技巧:全诗用了很多数字对仗(六察对四知,三独坐对九重天),既工整又有气势。通过"千古""百川"这些大词,把人物形象拔高到历史维度,但结尾又落回日常读书场景,显得真实亲切。

本质上这是首高级社交诗,既展现了作者的文采,又精准夸到对方最得意的政绩和修养,还暗示了两人志趣相投。古人这种既讲面子又重里子的交际智慧,在今天也很有参考价值。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