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苍梧有感

常诵苍梧云正愁,岂知理棹此间游。火山冰井旧传有,桂水藤江相合流。

念远心如嘶北马,踰年行遍峤南州。重华一去不复返,怅望九疑空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晚泊苍梧有感》是作者在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停船时触景生情写下的感慨。全诗通过描绘苍梧的山水和历史,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漂泊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逐句解析:

1. “常诵苍梧云正愁,岂知理棹此间游。”
以前常听人说起苍梧的云雾让人感到忧愁,没想到如今我真的乘船来到这里。开篇就点明地点和心情,“愁”字为全诗定下基调。

2. “火山冰井旧传有,桂水藤江相合流。”
这里提到苍梧的奇特景观:传说中有喷火的火山和寒冷的冰井(可能是温泉或溶洞),还有桂江和藤江(西江支流)在此交汇。这些景物既真实又带有传说色彩,凸显苍梧的神秘。

3. “念远心如嘶北马,踰年行遍峤南州。”
思念远方亲人的心像北方的马儿嘶鸣一样急切,而自己却长年漂泊在岭南(“峤南州”指五岭以南)的各个地方。用“马嘶”比喻思乡之情的躁动,形象生动。

4. “重华一去不复返,怅望九疑空白头。”
舜帝(重华)葬在苍梧的九嶷山,一去不返;我徒然遥望九嶷山,只能任白发空长。借舜帝的传说,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无奈,以及抱负难展的苦闷。

全诗精髓:

* 漂泊与思乡: 诗人远离家乡,在岭南辗转多年,内心充满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
*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苍梧的山水和传说(如舜帝)让诗人联想到个人命运,增添沧桑感。
* 时光的无力感: 面对古迹和自然,诗人感到人生短暂,壮志难酬,只能空叹白头。

语言魅力:

* 用典自然:如“重华”“九疑”暗含舜帝传说,不显晦涩。
* 比喻生动:如“心如嘶北马”将抽象情感具象化。
* 情景交融:山水、传说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感染力强。

这首诗像一幅水墨画,用苍梧的山水勾勒出游子的愁绪,又像一首低吟的歌,唱出对时间与命运的无奈。即使不了解具体历史背景,读者也能从“愁”“念远”“白头”等词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