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生扶其父丽农隐君榇还吴兴 其三

白首遗民少,青山故国非。谁怜沟壑里,尽是芰荷衣。

逆旅烟多冷,浮生露易晞。孤儿怜尔苦,匍匐墓田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叫黄生的年轻人,护送亡父灵柩回乡安葬的悲凉场景。

开头"白首遗民少"说经历过前朝的老人已所剩无几,"青山故国非"暗指山河依旧但朝代已改,透露出家国沦亡的哀痛。三四句用"沟壑里尽是芰荷衣"的意象,描绘百姓像残败的荷叶般飘零在乱世沟壑中,却无人怜惜。

五六句通过"逆旅(旅店)烟冷""浮生露易干"的比喻,道出人生如旅店炊烟般孤寒,像朝露般短暂易逝。最后两句直接点题:诗人特别心疼这个匍匐在墓田的孤儿,既要承受丧父之痛,还要在乱世中艰难扶柩归乡。

全诗用"芰荷衣""冷烟""朝露"等易逝的意象,把个人丧亲之痛与时代动荡紧密结合,让读者既感受到孝子的哀伤,又看到战乱中普通人的飘零命运。语言朴素却充满画面感,像一组蒙太奇镜头,由远及近地呈现了乱世中一个小人物的悲剧。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