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被贬官后,在旅途中看到的黄昏江景和内心的孤独感。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边黄昏图:夕阳照在江面,波纹晃动着旅人的衣衫;江南岸的竹林深处,隐约露出山岩的轮廓。渔民们收网归船,三三两两停靠岸边;淳朴的村民悠闲地坐着聊天,忘记回家。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却又带着一丝宁静的忧伤。
后四句转向抒情:看着云间归巢的鸟儿乱飞,望着北方暮云飘散,诗人突然感到深深的愁绪。他想到自己年年漂泊在外,西湖边曾经钓鱼的石台都闲置荒废了。这里用"闲杀"(彻底闲置)这个词特别生动,既写实景,又暗喻自己被贬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处境。
全诗妙在把贬谪的苦闷藏在寻常景物中。看似在写渔舟、暮云、钓台这些平常事物,实际处处流露着"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奈。特别是最后两句,用西湖钓矶的"闲"来反衬自己的"忙"(被迫奔波),这种对比让失意之情更显深刻。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