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慎思初入试院

午门钥入断人行,禁漏稀微出迩英。
齐拜敕书期老仗(张集本作伏),并驱驺御出西城。
諠哗灯火看如梦,关锁官曹祇寄声。
聊付能诗破羁旅,诗成冉冉又还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次进入试院(科举考场)时的复杂心情,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科举考试的庄严与考生的孤独感。

前两句写考场森严:正午宫门紧锁、断绝人迹,只听见宫中漏壶(古代计时器)的微弱滴水声。这里用"断人行"和"稀微"的对比,突出考场的封闭压抑。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赶考场景:考生们恭敬地拜接皇帝诏书后,跟着仪仗队向西城考场进发。路上看到热闹的灯火却像做梦一样虚幻,考场大门紧锁后,只能听见里面隐约的声响。这里"看如梦"三字特别传神,把考生紧张到恍惚的状态写活了。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写诗能暂时缓解被关在考场的孤独感,但刚写完一首,新的愁绪又慢慢涌上心头。"冉冉"这个叠词用得巧妙,把愁绪像烟雾般缓缓升起的感觉写得很形象。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真实记录了古代读书人"高考"时的心情:表面庄严隆重,内心忐忑孤独。最后那个写完诗又犯愁的细节,特别能引起现代人共鸣——就像我们刚完成一项任务,新的压力又来了。诗人用日常可见的宫门、灯火等意象,把这种复杂情绪写得既具体又深刻。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