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蒋春农舍人游甘露寺
润州城北三芙蕖,昔人曾以神山况。
屹如北固居中央,震为长男方主鬯。
老鹤昂藏首俯啄,却顾金焦双翼张。
甘露之寺当其巅,杰阁凌虚谁昔刱。
茫茫浩劫阅废兴,刹竿千载犹无恙。
元丰铁塔插紫霄,正统金经閟龙藏。
修廊屈曲宛虹垂,正殿巍峨满月相。
六时梵呗长赞诵,万里江山作供养。
古钟制从至正年,巧思乃出平阳匠。
达鲁花赤识姓名,方信图经语多妄⑴。
我昔剪江数往还,探奇未到常怊怅。
天寒潮涸阻归舟,夙缘未了今宜偿。
舍人本是山中人,导吾先路蜡屐緉。
水枯遥指岩壁露,木落兼无榛岁妨。
径造禅关心地凉,更上岑楼眼界放。
哆口直欲吞沧溟,摩顶居然俯群嶂。
平生富贵吾不恋,一饷清閒神所贶。
会须遍踏江南山,竹杖从君次第访。
屹如北固居中央,震为长男方主鬯。
老鹤昂藏首俯啄,却顾金焦双翼张。
甘露之寺当其巅,杰阁凌虚谁昔刱。
茫茫浩劫阅废兴,刹竿千载犹无恙。
元丰铁塔插紫霄,正统金经閟龙藏。
修廊屈曲宛虹垂,正殿巍峨满月相。
六时梵呗长赞诵,万里江山作供养。
古钟制从至正年,巧思乃出平阳匠。
达鲁花赤识姓名,方信图经语多妄⑴。
我昔剪江数往还,探奇未到常怊怅。
天寒潮涸阻归舟,夙缘未了今宜偿。
舍人本是山中人,导吾先路蜡屐緉。
水枯遥指岩壁露,木落兼无榛岁妨。
径造禅关心地凉,更上岑楼眼界放。
哆口直欲吞沧溟,摩顶居然俯群嶂。
平生富贵吾不恋,一饷清閒神所贶。
会须遍踏江南山,竹杖从君次第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游览镇江甘露寺的所见所感,充满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叹。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万里江山作供养")重点描写甘露寺的壮观景象。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把北固山比作昂首的老鹤,金焦二山像张开的翅膀,甘露寺就建在这"鹤背"上。寺庙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有元朝的铁塔、明朝的佛经,殿堂巍峨如满月,诵经声回荡在山河之间。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立体的山水寺庙画卷。
第二部分("古钟制从至正年"到"方信图经语多妄")穿插了一个有趣细节:寺庙的古钟是元代工匠所铸,上面刻着蒙古官员的名字,印证了史书记载的真实性。这个小插曲为庄严的寺庙增添了历史真实感。
第三部分("我昔剪江数往还"到最后)转为抒发个人感受。诗人说自己以前多次路过却未能游览,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在朋友带领下,他们冬天来游,虽然草木凋零,反而能看清山岩本色。登高望远时,诗人感到心胸开阔,甚至觉得短暂清闲比富贵更可贵。最后还立下心愿要游遍江南名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比喻新奇,如把山比作老鹤,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
2. 既有宏观的寺庙全景,又有古钟这样的细节特写;
3. 最后流露的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容易引起共鸣;
4. 语言虽典雅但意象清晰,比如"哆口直欲吞沧溟"写张口望海的豪迈,现代读者也能直观感受到。